功法介绍

四面八方通背拳与涵养道德

发布时间:2023-11-16 16:32:06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俗话有云:“未习武,先修德”。对于道德涵养良好的人来说,即使在外部环境干扰强烈的情况下,他们也能够排除杂念,专注练习通背拳,保持精神宁静不浮躁,意气中和,心神愉快。历代通背拳混元功大师对涵养道德有着精辟的论述,主要包括:在听到逆耳之言时能够保持不生气,那么邪火就不会产生,心火也能得到宁静;在看到美色(包括人和物)时能够不心动,那么真正的精气就能得到固守;在开口说话时能够谨慎而不开口,那么神气就不会散逸。如果耳、眼、口能够“封闭”,那么灵气就能得到养护,出入于鼻则绵绵不断矣。

DSC_0151_副本.jpg


虽然古人谈论涵养道德时带有一些神秘色彩,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。关于如何涵养道德,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它的基本要求和方法:砥砺意志,陶冶性情。这是保持意静神宁、气机和畅的关键。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中,我们应该努力克制自己的七情,与人交往时,始终以心平气和、宽宏大度、乐于行善修好为宗旨。古人曾说:“嗔是欲中火,能烧功德林,欲修无上道(指丹田混元功),忍辱护嗔心。”当七情发作时,我们应该将其化解,这样七情也就成为我们道德的一部分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中明确指出:““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。”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可能让人忧心忡忡,但若能以笑容面对,则能瞬间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开阔,所有的忧愁和困扰也会随之消散。自古以来,儒、释、道各家的学说都对此持肯定态度。有谚语说:“一儒一道一释流,三子各话万千秋,到底说了什么话,一字真言·笑不休。”这正是指出,这种喜悦并不是外露的大笑,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愉悦,表现在面部上的微笑。
在练功的过程中,如果能感受到舒适和轻安的感觉,那么内功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。当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后,体内会充满中和之气,自然而然地引发内心的喜悦。这种喜悦和快乐是不需要人为控制的,更不是装出来的,而是自然产生的。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,符合自然的本性,因此被称为美德。这些良好的习惯对于练功有着积X  的促进作用。而不良的习惯则有损他人或自己,违背了自然的本性,与混元功的宗旨背道而驰。
例如傲慢、自满、任性、嗔恨、嫉妒、自卑、自由主义、猜忌、诡诈、虚伪、两面三刀、阴恶、损人利已以及私欲等都是不良的习惯。这些不良的习惯对练功的危害很大。只有不断地扫除这些不良习气和私欲,净化自己的心灵,才能克己奉公,使功夫迅速进展,达到高深的境界。


1700123632844.jpg

四面八方通背拳传承谱系:

冲天道祖

王建

十一代传人

唐金钟(清道光年代人1842年生)

十二代传人:

唐天印(民国生人 1910年-1982年)

王文定(民国生人1912年-2006年)

十三代传人:

王如意

王宝一

王建乐

魏跃宾

王建设

王军奎

【其余传承人不详】


个人微信:tdg099 


今日随笔:有时要主观,有时要客观,当它们都正确地发挥出本来的作用时,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。




搜索

在线客服系统